新冠变异病毒知识普及
基本介绍
(1)病毒变异是持续发生自然现象,只要病毒增殖就会有变异发生。
(2)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是协助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关键蛋白,该蛋白突变容易产生更具生存优势突变株。
(3)对人类来说,这些突变毒株则更具传染性,甚至更加致命。
(4)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监测研究显示:除德尔塔病毒外,还有其他13种具有潜在危险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主要来自美洲大陆和亚洲。目前德国传播的除了原始的新冠病毒,还有Alpha变体(英国),Delta变体(印度)、Beta变体(南非)和Gamma变体(巴西)等。Delta型病毒造成的感染占德国新感染病例的60%。
(5)2021年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将最早在秘鲁发现的C.37毒株以希腊字母λ(拉姆达)命名,并列为 “需要留意”的变异病毒之一。
德尔塔毒株简介
(1)自2020年10月份首次在印度发现德尔塔毒株以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8月17日数据,德尔塔毒株已经扩散至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新冠疫情传播的主要变异病毒。
(2)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更加适应人体、病人转阴速度慢、治疗时间长、病情发展快、重症比例高、可能有免疫逃逸现象等特点。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肌肉酸痛。
(3)德尔塔变异毒株迅速成为全球各地主要新冠病毒,与其传播力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5月11日全球共有31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德尔塔病毒,此后每周以新增10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速度继续扩散。
(4)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7日,全球变体序列数量中,德尔塔变异毒株占比达到87%,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为3%,伽马(Gamma)变异毒株为6%。
(5)截至2021年8月9日,欧洲(含英国)德尔塔变异毒侏占比达到98.5%,不含英国则为72.5%,大洋洲为95.5%,非洲为87.5%,北美洲为87.8%,亚洲为82.9%,南美洲为27.9%。欧洲和北美洲的德尔塔变体序列数量最多,分别超过40万和近13万;亚洲则为3.77万。截至2021年8月23日,英国的德尔塔变体组序列总数最多,累计达到27.67万,过去4周内提交数量超过6.5万,占比达到99.8%;其次为美国,累计超过12万,过去4周内提交数量为4.34万,占比为95.1%;第三为丹麦,累计达到2.91万,过去4周内提交数量为1.48万,占比为99.5%;第四为印度,累计达到1.97万,过去4周内提交数量为104,占比为96.3%。
现有疫苗对德尔塔病毒感染有效
(1)目前,根据相关研究,现有接种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有相当的防护能力。比如,英格兰公共卫生局(PHE)的分析显示,注射两剂新冠疫苗能有效地预防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的感染者重症或住院。该分析显示,辉瑞疫苗在两剂后对住院有96%的预防。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两剂后对住院有92%的预防。
(2)根据苏格兰公共卫生局收集并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上的统计数字,在第二剂疫苗接种至少两周后,辉瑞疫苗对阿尔法变异的保护率是92%,对德尔塔的保护率则下降到79%;而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对阿尔法的保护率则从73%下降到对德尔塔保护率的60%。
(3)新京智库以“delta variant”为关键词,在医学论文网站medRxiv和bioRxiv上,对标题及摘要进行搜索,显示相关预印本论文总计234篇文章,去掉相关性较弱的文章外,在剩下的88篇文章中,共计有45篇重点研究德尔塔病毒的特性、特征,35篇研究疫苗针对德尔塔的有效性(两篇均涉及病毒传播、特点及疫苗有效性的研究)。总结如下:
(1)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患病率比已进行两剂疫苗接种人群高3倍以上;两剂比单剂能提供更高保护力。
(2)疫苗接种覆盖率与德尔塔变异体突变频率呈负相关性,疫苗具有抑制突变能力;也就是,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其病毒突变的可能性小。
(3)接种疫苗能够降低德尔塔病毒导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但也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这与德尔塔谱系的扩张有关。
(4)除非疫苗接种与大量公共卫生措施相结合,否则不能实现“群体免疫”。
目前,全球接种疫苗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21年8月19日,全球疫苗接种剂量达45.62亿剂。完全接种疫苗的人数为10.30亿,至少接种一次的人数为17.76亿。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23日,全球接种剂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达到19.36亿剂;其后依次为印度、美国、巴西、日本等国。按人口规模折算,人均接种剂量最高仍为中国(1.35剂),其后则为英国(1.33剂)、法国(1.23剂)、德国(1.18剂)和美国(1.09剂)等国。
拉姆达毒株简介
(1)截至2021年8月14日,拉姆达毒株已扩散至41个国家。由拉姆达引起的全球感染人数有4000例左右,近9成的病例集中在美洲。目前发现拉姆达毒株既可引起社区传播、传播集群,也可跨国造成传播,可以确定的是拉姆达变异毒株感染细胞的活跃程度不亚于德尔塔变异毒株。
(2)拉姆达毒株感染症状同新型冠状病毒相似,表现为咳嗽、发烧、味觉丧失、嗅觉丧失、身体疼痛以及气促,同时有研究表明该毒株还可能造成患者频繁出现胃肠道症状。
(3)由于拉姆达毒株的自身刺突蛋白的变异,使病毒更易附着呼吸道黏膜并进入上皮细胞,与原始新冠病毒相比,传染性更强。除易感染外,拉姆达毒株还具有更强抵御中和抗体的能力,一方面可能由于刺突蛋白突变,具有一定逃避中和抗体的特点。另一方面,因更易进入细胞,所以抗体较难中和。但也有研究表示,就目前拉姆达毒株情况而言,疫苗仍然具有一定效果,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产生重症病例的概率,因此仍需积极接种疫苗。
新冠变异病毒知识普及
应对变异毒株的策略——研发新疫苗
截止2021年5月26日,全球注册新冠疫苗研发项目442项,102项进入疗效确认阶段,20多款处于上市后监测阶段,多款疫苗有效率可达90%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我国疫苗研发企业、研究机构都在推动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疫苗研发工作,主要有两条路线:
(1)研发生产第二代疫苗。希望能够生产出来一种疫苗,可以应对各种变异毒株,不用担心病毒免疫逃逸。此研究路线比较复杂,研发成功的时间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2)研发改进型疫苗。在疫苗里增加或者用新的变异病毒毒株,也可用新的基因序列来替代现有的疫苗。新疫苗研制出来后,可以和现有疫苗实行序贯接种,也可以用新的改进的疫苗加强免疫,包括重新接种。
根据英国生命科学数据分析公司Airfinity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12日,中国是全球疫苗产量最大的国家,达到24.43亿剂,预测到2021年年底,可达到58.82亿剂。其次为欧洲经济区(EEA),目前生产量为10.39亿剂,预计欧盟(EU)到年底规模可扩大至19.94亿剂。其后生产量相对较大的国家包括印度、俄罗斯、英国等。